铜雕鸡 (1)[1]
雉鸡是鸡形目雉科雉属的1种。又名野鸡,山鸡,雉,环颈雉,项圈野鸡。在中国,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以外,分布遍于全国。体长90~100厘米。雄鸟羽色华丽。在华东所见的雉鸡,头顶黄铜色,两侧有白色眉纹。颏、喉、后颈均黑,有金属反光。颈下有一显著的白圈,所以通称为环颈雉。背部前为金黄色,向后转栗红,再后为橄榄绿,均具斑杂。
铜雕在我国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是用铜料,和雕刻技术制作出的一种雕塑。浮雕起源于原始先民原始先民信仰原始宗教浮雕随着原始宗教的发展出现了进入奴隶社会特别是我国的夏商周时代石雕牌坊特别发达铜雕艺术不断趋于完美。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文化中,雕塑基本上与人类的文化和文明相伴而生,从最初的石材雕塑,铸铜雕塑,青铜雕塑再到后来的不锈钢雕塑,玻璃钢雕塑,泡沫雕塑,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岁月洗礼,也从最初的直接描述自然,人物,动物,景物,事物再到后来雕塑家们具有自己的主观和想法,最终由雕塑家们制作而成玻璃钢雕塑占领了整个市场,这些也是玻璃钢雕塑的影响力,影响到了我们雕塑行业的发展。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香港侨福集团主席黄建华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研究员,一直关注和支持国家博物馆的事业,继2013年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2件达利的青铜雕塑《窗畔的加拉》和《女钥匙管家》之后,又陆续捐赠了《梦中的女人和两个舞者》(一组三件),《微笑的马首》,《伊卡洛斯》,《墨丘利》,《忒耳西科瑞》《有翼的特里同(海神)》等8件作品,表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爱国情怀。